史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国新闻媒体有关本校的报道|神户学院大学

史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评于强新著《爱在上海诺亚方舟》─

刘幸宇




日本列岛鸟语花香时节,笔者喜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先生新著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

该书于2015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30万字,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陈俭馆长、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后裔沙拉女士为本书作序,并在该馆举办了首发仪式。上海市作协、虹口区领导、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以及20家媒体出席。

著者于强生于194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历任马鞍山市外办主任兼旅游局局长,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对外文化交流部主任等职。他撰有《风媒花》、《翰墨情缘》、《异国未了情》、《樱花璀璨》、《海啸生死情》等5部中日题材小说,其中四部在中日两国出版,《樱花璀璨》由日文网站连载。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的历史背景为:二战期间,犹太人在欧洲遭受纳粹的疯狂迫害与屠杀,当时上海成为唯一不需要护照和签证就可抵达的避风港,约有3万名犹太难民在此获得了生存空间和人道援助,因此上海得名“东方的诺亚方舟”。小说描述了1939年从欧洲乘邮轮赴上海避难的三名犹太青年安娜、施若特、费德各自找到中国真爱的故事,讴歌了在殃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超越国境的大爱。

该小说系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小说历史背景真实,素材并非虚构,大都源自著者搜集到手的历史资料,堪称史实与现代小说创作艺术的完美结合。例如:描述犹太人与中国人结为连理,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源自上海市档案馆存档的二战期间犹太人与中国人的结婚登记;小说中描绘的时常欺侮、殴打犹太人的日本人官员“合川”,取自“合屋”这个历史人物原型,这一原型在犹太难民回忆录中有记载:他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掴来办通行证的犹太人耳光。小说女主角安娜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十分精湛,这个细节也脱胎于许多犹太难民擅长小提琴、钢琴等器乐演奏的真实情况。著者笔下的犹太教堂摩西会堂至今完好无损,现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战期间,许多犹太人在此举行宗教仪式并聚会。

该小说系首部全景式描写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生活的文学作品,为上海也为中国在全世界树立了博爱仁慈的形象。《序言》作者评价道:“其中既有大劫难中人们舍生忘死的爱,也有逆境中犹太同胞相濡以沫的爱,更有中国人民对另一个同样需要帮助的民族所给予的无私大爱。”这部作品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人与犹太人的患难扶持、恩情往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世代友谊”。此外,该小说涉及日军占领上海这段历史,书末还附有市内新旧路名对照,因而也可谓一部历史参考书。

著者创作动机始于1990年代末期,他时常看到一群群流露出怀旧感恩神情的犹太人后裔在市内寻觅故居。著者查阅了上百万字的书籍和资料,走遍了虹口区当年犹太难民聚居的弄堂。著者殷切期盼世界和平,衷心祈愿中犹人民在战争年代结下的深情厚谊得以发扬光大。

今年恰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犹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爱在上海诺亚方舟》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为百花纷繁的中外文化交流园地新增了一枝奇葩。

2015年7月 写于神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