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野县樱花含苞待放时节,笔者从神户驱车400公里,探访位于长野县诹访郡下诹访町的诹访湖钟表科学馆“儀象堂”(日语写作諏訪湖時の科学館儀象堂),瞻仰了世界上复制得最为精确的水运仪象台,并拜访了诹访湖钟表科学馆顾问、著名书画家吉澤大淳(本名吉澤清)先生。
水运仪象台系以水作为动力的大型天文观测钟表塔,创建于公元1092年(中国北宋年间),由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苏颂等在古都开封设计监造,后来毁于战乱。它是中国宋代天文学与机械工学的伟大发明,是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擒纵机构的计时装置,也是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以前人类创造的最大、最精密的科学仪器。矗立在钟表科学馆“仪象堂”中庭的水运仪象台的复制比例为1:1,高约12米,底宽约6米,分为3层,最上层为浑仪(天体观测用仪器)、下层为浑象(相当于现代的天文馆),底部为计时装置,整个装置由“天柱”联动,自动报时,自动跟踪星体。水运仪象台外观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它在机械制图、机械传动、擒纵器、自动报时机构方面获取多项世界第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堪称中华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热情好客的吉澤大淳顾问带领笔者登上水运仪象台顶端。笔者看到该复制品制作精细,用料考究,特别是位于顶端无四壁遮护的铜制浑仪虽然历经15个春秋的风吹雨淋,仍然完好如初,毫无锈斑。吉澤大淳顾问介绍了水运仪象台复制的经过。这一复制设想出自酷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吉澤大淳先生,该设想得到当地行政机构、日本科技史学术界以及产业界的积极响应与赞助。这一复杂而庞大的复制工程以苏颂撰写的古籍《新仪像法要》(即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图纸与说明)为依据,于1988年开始翻译研究,在时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的山田慶兒先生、时任精工株式会社钟表事業本部長的土屋榮夫先生的主持与建筑史、服饰史专家的参与下,制图复制费时4年,耗资4亿日元,于1997年3月复制成功。
目前,世界上共有7台复制的水运仪象台。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厦门的苏颂科技馆和苏颂文化公园、台中的自然博物馆、英国的南肯辛顿博物馆都复制有水运仪象台,它们的复制比例或为1/8,或为1/4,或为1/2,只有台中和厦门苏颂文化公园的是1:1,但台中的系木制,不能水运自转,而厦门苏颂文化公园的建成不久,正处于调试阶段。长野的这台水运仪象台按复制竣工日期来说排行第四,除比例为1:1,并可连续运转外,还用打扮成苏颂的机器人定时出来讲述水运仪象台的科学成就,令人耳目一新。
长野县诹访地区钟表等精密机械工业在日本闻名遐迩,被誉为“日本的瑞士”。 水运仪象台这一中国古代天文计时装置的成功复制使下诹访町这个小镇一举驰名世界,每年都有各国科学史学者来参观,还有东京、京都、大阪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来此接受科技史教育。而且,以此为契机,下诹访町与中国古都开封市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
2010年,中国古代科技史权威、北京大学管成学教授、中国驻日公使孔铉佑先生分别专程考察了水运仪象台。他们高度评价吉澤大淳先生、山田慶兒先生、土屋榮夫先生为弘扬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推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馆内陈列有管成学教授捐赠的《苏颂与〈新仪象法要〉研究》、《苏颂评传》等5部有关苏颂的著作。据管成学教授正在编写的《苏氏总族谱》中记载,苏氏家族人才济济,业绩辉煌。从记入《尚书》、《诗经》的苏公,到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从唐代名相苏瓌到宋代文学巨星苏轼,从科坛泰斗苏颂到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苏铸)……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旺族。
吉澤大淳先生1944年生于长野,自幼喜好书法。他憧憬老庄之学与陶渊明,自中年开始创作山水画。历任东京都立大学讲师、下诹访町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等职,现为日本笔会会员,美学会会员、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随笔作家,著有《日本的美与心》、《水墨的心象》、《吉泽大淳画文集 山水的诗情》、访华随感集《玉笛谱》、《千里万感》等。他的书画作品名扬日本列岛,享誉海外。除多次参展获奖外,还被收藏在中国故宫博物院等中日各地博物馆。
吉澤大淳先生曾三十余次访华,他对水运仪象台的发祥地古都开封情有独钟。他感慨地说:中国是日本文明的故乡,水运仪象台复制成功是源远流长的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他表示热诚欢迎中国友人来访,殷切期待伟大的科学家苏颂的后裔来诹访湖钟表科学馆瞻仰祖先的科学成就。
笔者在馆内参观时,正好赶上打扮成苏颂的机器人从水运仪象台中出来讲述它的科学成就,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聚集在中庭聆听介绍。笔者见此灵机一动,快步攀上水运仪象台侧面的建筑,用超广角镜头居高临下拍摄了这一场面。笔者的这张照片得到吉澤大淳先生的赏识,他说至今尚无人从这一角度拍摄,并说将用于馆内陈列和宣传。笔者为拍摄的照片能为这台世界上复制得最为精确的水运仪象台“锦上添花”而欣喜不已。
笔者在这次探访中大开眼界,收益良多,再次领略到璀璨夺目的祖国科技史以及对人类科技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深切感受到中日文化交流是何等源远流长、水乳交融!
图·文 刘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