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幸宇
一部研究徐悲鸿生平的著作《徐悲鸿的生涯》近日在日本出版,作者是著名的日本徐悲鸿研究学者、现任日本神戸学院女子短期大学事务局长兼讲师的松谷省三先生。
松谷省三先生于1934年出生在日本大阪一个造诣颇深的中国历史文化教师的家庭,据说他的名字“省三”二字 就是父亲引自孔子《论语》一书。在这一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他自幼就和父亲一样满怀对日本文化的源流─一中国文化的向往与憧憬,梦想有朝一日踏上中国大地。
松谷先生的童年是在朗朗书声中度过的,他六岁时就能跟着父亲复述孔子的《论语》,小学高年級时,他特別喜读父奈珍蔵的《汉语大全》中的《西游记》。当时正値战争吋期,出版物奇缺,他想方设法搜寻中国书刊阅读。战后初期,他考上高中后怀着強烈的对中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头扎进全国屈指可数的高中图书馆,甚至连棒球俱乐部训练的间歇时间也不放过,一天要阅读两三本有关中国的书刊。他特別喜好历史文化,为此考上了有名的甲南大学文学系学习。在大学里,以著名中国史权威那波利貞教授为首的一流学者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导师们的谆谆教海使他受益良多。当时松谷先生的父亲从事海事史研究,有一次,他和父亲一同去神戸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偶然发现一本北京图书馆赠送的《徐悲鸿水墨画选集》, 画集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杰作在他的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创造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作品的艺术大师满怀敬佩,对这一画坛巨匠的生平业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利用点滴捜集到手的资料,开始研究中国社会福利井执教,其后又担任大学的事务局长。
松谷先生一家都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两个儿子在父来的薰陶下都在攻读汉语,以实际行动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贡献青春年华。松谷先生的夫人松谷芳子女士和丈夫一样喜欢中国,松谷先生毎次访华她都争取同行。全家老少四口人都亲切地把去中国当作“走亲戚”。 松谷先生家中藏书约四千册,大多数是中国的古典和现代书籍,还珍藏着许多中国的古玩和字画,松谷先生常以拥有这些无价之宝而自豪,而他更引以为豪的则是这个日中友好世家。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当时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井不多。这一年夏天,松谷先生满怀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之情,首次来华观光。他在其后回忆道:“走下舷梯踏上向往已久的中华大地的那一瞬间,我感慨万分,激动得两腿直发抖。”他用两个星期时间在古都西安、洛阳领略了这一文明古国的锦绣山河和灿烂文化。在洛阳博物馆的画店里,他看到一匹龙腾虎跃般的千里马仿佛跃出画纸,就是这幅徐悲鸿的名作《奔马》又勾起他大学吋代的万千思緒。他毫不犹豫地用囊中一半的旅费买下了这幅画,从此,他的书房中挂上了第一幅徐悲鸿作品,他以此为契机开始研究徐悲鸿的生涯。
在日本研究中国现代画家最大的困难是资料匮乏。中日邦交恢复之前,日本国内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只能以日本国内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和台湾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为研究对象。关于中国近现代艺术,除小说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对徐悲鸿的了解也如此,知者甚少。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日本国内数十年基本上未开展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所以直到1988 年オ好不容易在东京举办徐悲鸿个人作品展览。
面对困难,松谷先生毫不气馁,他首先刻苦攻读中文。也许是由于当年父亲的言传身教而使他具有天赋,几年过后,他已能不用辞典阅读中文书刊。自1970年代起,他订阅了《人民日报》、《中国研究月报》等十余种中日文书刊,在国内外购买了大量书籍和画册,点滴捜集有关徐悲鸿生涯的资料。为了查阅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他不远千里专程前往位于东京的日本最大的国会图书馆。笔者曾访问他的办公室,室内如同中国文化历史小型陈列馆,书架上摆满徐悲鸿画集和各种中文书刊,墙上挂着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土贈送的名画、历次访华的纪念品和照片,令人目不暇接。
松谷先生早就想访问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但一直听说不对外开放,直到1994年6月,他的夙愿才得以实现。当时他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满怀敬仰之心来到纪念馆,鉴赏了艺术大师的不朽遗作,井与徐悲鸿先生次子徐庆平副教授促膝交淡,从此他与纪念馆結下良缘,毎年必访。
松谷先生治学严谨,为了获得可贵的第一手资料,他决心沿着当年徐悲鸿的足迹走遍天涯海角。1995年11月,他专程前往上海、南京,穿街走巷, 探访了徐悲鸿的故居和当年工作的地方,并拜访了徐悲鸿的弟子和秘书黄养辉教授。还在徐悲鸿的故乡宜兴屺亭桥镇首次留下了外国学者的足迹。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老当益壮,顺着小径登上徐悲鸿童年牧牛的屺山山顶实地考察采访,获得了鲜为人知的宝贵史料。1996年8月,他专程来到北京,在徐悲鸿墓前敬献花篮,井采访了廖静文女士,还探访了徐悲鸿故居。他还准备今年赴中国重庆和法国巴黎,探访当年徐悲鸿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特別値得一提的是,1995年1月,松谷先生居住的神戸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他家的院墙倒場,房屋损坏,停电断水,当时他成天忙于学校抗震救灾工作。在这一困难情況下,他仍念念不忘撰写有关徐悲鸿的论文,《日本国内有美徐悲鸿的研究》一文就是在这一环境中完稿的。
松谷先生热衷于日中文化交流活动,他多次为日中両国文化设施捐款、捐书,举办徐悲鸿绘画艺术展,井正在筹建“徐悲鸿艺术研究中心"。 松谷先生常以“石上坐三年、冷石也坐暖"这句日本諺语自勉,十八年来,他孜孜不倦地研究,终于結出累累硕果。1992年,松谷先生发表了《徐悲鸿年谱》一文,该文将徐悲鸿的作品与生平按年代顺序概括而成。1993年,松谷先生发表了《1917 年旅日时期的徐悲鸿》一文。该文记述了徐悲鸿来日的经过:他手捧欧洲画巻,心潮澎湃。他时常出入上海新开办的西画塾、美术学校,对西画的求知欲愈发强烈。他梦想赴欧留学,但由于欧州战事正酣而断念,其后在康有为的劝说下东渡日本。1994年松谷先生发表了《徐悲鸿心目中的巴黎》一文,该文记述了他赴法留学前的情況:徐悲鸿从日本回国后迁居北京,他在北京大学教授国画,井研究西画,当时他千方百计想获得赴法留学的机会。 1995年,松谷先生发表了《徐悲鸿速写》一文,该文描述了他多年憧憬的巴黎生活和当时的法国画坛,以及他历尽艰辛学习西面的情景,并描述了他为赋与国画以新的活力而不断摸索的过程。1995年,松谷先生在北京举办的徐悲鸿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徐悲鸿游学日本的收获"讲演,由于这一讲演填补了徐悲鸿旅居日本时期几乎无文字记载的空白,博得与会者的好评。讲演的中文译稿其后刊载在东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1月号上。1995年,他在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徐悲鸿誕辰100 周年文集《美的呼唤》上发表了《日本国内有关徐悲鸿的研究》一文 。同年他又发表了《纪念徐悲鸿誕辰100 周年中国大陆行》一文,记述了他参加北京纪念盛典的见闻以及探访徐悲鸿故乡宜兴和在上海、南京的故居的经过。1996年8月,松谷先生应吉林省人民政府邀请赴长春,在吉林艺术学院做了以“日本国内有关徐悲鸿的研究、徐悲鸿东渡日本的收获、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美术界的変革"等内容的讲演。同年10月,他发表了中国旅行杂记《范家屯和旅顺口》一文,介绍了他参拜徐悲鸿陵墓、再访廖静文女士、探访轰动日本列岛的以战争孤儿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的外景拍摄地,以及日俄战争战场旅顺口的经过。
松谷先生多年呕心沥血研究以及他对日中文化交流所做的杰出贡献,得到中国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赏。1995年6月,他应邀出席在北京隆重举办的徐悲鸿诞辰100 周年纪念活动。在三天的盛会中,他的经历終生难忘,首次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幸会、首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大会、首次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首次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井首先发言,首次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1996年8月,在廖静文女土举行的欢迎松谷先生访华宴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埼先生欣然为松谷先生挥毫题下了“架桥人"三个字。
松谷先生常说:趁着还未头昏眼花,抓紧时间为后人多写几篇文章,让年轻人多了解中国。1997年6月,他发表了《关于徐悲鸿致尾崎清次的信》一文,介招了他在日本发现的当年徐悲鸿写给版画家尾崎清次的书信,这一珍贵史料系首次发表。他为向日本国民介绍徐悲鸿,正分別撰写以徐悲鸿生平为中心内容的《徐悲鸿的生涯》,以及以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来追溯作品年代的《徐悲鸿的作品》。
廖静文女士在《徐悲鸿的生涯》一书的序言中写道:“1995年夏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举办徐悲鸿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松谷省三先生应邀来到北京,虽然我们初次见面,但感觉非常亲切。
松谷省三先生在北京参加了纪念活动,还在徐悲鸿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在此之前,我已得知先生正在研究徐悲鸿的生平和作品,并且有数篇论文发表。以后先生曾数次来到北京,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特地还前往徐悲鸿的故乡江苏宜兴考察。在宜兴郊外的屺亭桥,松谷先生认真参观了徐悲鸿度过少年时代的村舍,还沿着徐悲鸿当年的足迹,登上了宜兴的南山,参观了徐悲鸿少年时代曾随母亲到过的寺庙。通过参观,先生进一步了解到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当年所过的贫困生活。
作为徐悲鸿的研究者,松谷先生不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以认真的态度,深入中国大地上人们的生活,这是难能可贵的。松谷先生热爱中国文化艺术,深深地感动了我,他认真研究学问,热情、谦逊和稳重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松谷先生表示:“理解艺术的出发点是爱人之心。从这一意义来说,杰出的艺术成就不仅只属于中国和日本,也属于整个世界。我愿为日中世代友好,永以爱人之心将感人肺腑的艺术永远传颂下去。”
- 中国新闻媒体有关本校的报道